專欄文章

想找靈感?先耍廢一下

想破頭還是沒靈感?研究:做點無關小事比硬想更有效

當我們卡在一個問題上時,與其硬撐,不如暫時中斷、轉去做一件無關但需專注的小事。研究發現,這樣的「有效休息」能幫助大腦擺脫錯誤線索的干擾,重新看清問題本質。關鍵不在於等待靈感,而是讓固著的思路慢慢淡化,給真正的解法浮現空間。休息,不是逃避,而是讓思緒重新整理的主動選擇。

人腦比演算法更會推播

假消息比真相更吸睛?研究:「大腦偏好」讓假消息更容易傳播

社群媒體上,假訊息總是比真相傳得更快、更廣,甚至影響力更深。人們更容易分享假訊息,是因為它通常更新奇、情緒更強烈,符合我們大腦對刺激的偏好。即使排除演算法,人類本身也傾向擴散錯誤資訊,形成集體無意識的推播力量。因此,學會在情緒強烈時暫停、查證,是現代資訊環境中重要的媒體識讀能力。

有情緒沒關係,我們一起練習靠近

親子衝突反覆上演?破解正向教養的誤解,重新建立親子關係

正向教養並不等同於忍耐與不生氣,而是著重在建立孩子與照顧者之間的安全感與相互理解。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,大人可以透過溫和而堅定的回應,幫助孩子練習情緒調節與責任感。衝突不是失敗,而是練習理解、修復與靠近的過程。最重要的是,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與身心,才能有足夠的力量與穩定性去愛孩子、陪伴他們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