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認識大腦如何運作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注節奏
我們常以為塗鴉是上課或開會時的分心表現,但研究指出,適度的塗鴉反而能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。
研究發現,一邊進行簡單、重複的塗鴉,一邊聆聽資訊的人,能記住更多內容,因為塗鴉能防止大腦神遊。
塗鴉像是一種輕微的背景刺激,有助穩定注意力,不會干擾理解,反而成為專注的小幫手。
我們常以為塗鴉是上課或開會時的分心表現,但研究指出,適度的塗鴉反而能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。
研究發現,一邊進行簡單、重複的塗鴉,一邊聆聽資訊的人,能記住更多內容,因為塗鴉能防止大腦神遊。
塗鴉像是一種輕微的背景刺激,有助穩定注意力,不會干擾理解,反而成為專注的小幫手。
拖延讓你很困擾嗎?
其實在適度情況下可能有助於創造力的提升。研究發現,適量的拖延不僅能激發潛意識中的想法孵化,也讓人在壓力下更容易產生創新思維。
若能掌握適合自己的拖延程度與節奏,拖延甚至能成為提升效率的策略工具。
特別是具備自律與情緒穩定特質的積極拖延者,更可能在最後關頭發揮高品質創意成果。
我們常以為與親密的人更能心意相通,卻容易陷入「親密溝通偏誤」,高估彼此的理解程度。研究發現,無論是伴侶還是朋友,在理解模糊語句的準確率上,與陌生人其實差異不大。這是因為我們對熟人傾向投入較少認知資源,導致溝通效率反而降低。學會在重要時刻清楚表達與確認理解,是改善親密關係溝通的關鍵。
即使短暫交談,人們也能辨別出對方的社經地位,並產生對應的刻板印象。根據研究指出,這些印象會影響信任與人脈建立,使地位高者佔優勢。相反地,地位較低者則較難獲得機會與支持。即使文化差異存在,台灣社會同樣有這種偏見。想要消弭這樣的差異,提升自我意識是改變的起點。
我們習慣認為運動需要長期堅持,才能對健康產生效果。
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,即使只有一次運動,也足以短暫提升大腦的認知功能。
這類「急性健身運動」(Acute Exercise),能在短時間內強化注意力、記憶力與決策能力,甚至被納入美國官方健康指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