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短影音時代的教養新課題:如何在數位浪潮中站穩腳步
抖音等短影音平台透過刺激與爭議吸引流量,卻可能對青少年造成模仿危險行為與心理影響。
家長雖能限制孩子的使用時間,卻難以掌握其網路互動內容,導致無法及時防範網路詐騙或不當行為。
親子間以雙向溝通取代單方面規定,共同參與與分享建立信任,才能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。

抖音等短影音平台透過刺激與爭議吸引流量,卻可能對青少年造成模仿危險行為與心理影響。
家長雖能限制孩子的使用時間,卻難以掌握其網路互動內容,導致無法及時防範網路詐騙或不當行為。
親子間以雙向溝通取代單方面規定,共同參與與分享建立信任,才能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。

太太懷孕時,先生雖然缺乏生理變化的提醒,但內心也開始承擔起責任與身份轉變。過去醫療現場與社會環境多以媽媽為主角,爸爸常淪為旁觀者。其實爸爸最重要的角色是情緒上的支持與陪伴,與太太站在同一陣線,面對孕期挑戰。
成為父母是共同學習的歷程,透過理解、溝通與包容,一起成長為彼此的後盾。

孩子在上學階段,常會遇到一些讓家長感到困擾的情況,例如不想上學或拖延寫作業。剛入學時若孩子情緒激動、抗拒進教室,通常與分離焦慮有關;但若持續較久,可能與適應困難或社會化壓力有關。至於作業拖延,除了專注力問題,也可能是手部肌肉發展不足,讓書寫變得吃力。家長若能依孩子狀況調整節奏與規則,不僅能減少衝突,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能力。

孩子的行為與其成長階段有密切關聯,包括偷竊這件事情。對於年幼孩子,他們尚未建立所有權概念,不理解何為「偷」。
家長在面對孩子偷東西時,可能選擇責罵、懲罰或貼標籤,卻忽略了引導孩子理解錯誤的重要性。
冷靜下來後再與孩子溝通,從理解與好奇出發,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動機與情緒,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。
透過陪伴與同理,引導孩子學會負責與尊重社會規範,進而真正的成長。

孩子作弊時,背後的原因往往不僅是表面上的誘惑,還可能包括來自家長或學校的期望壓力、自我期許過高、缺乏動機或面對失敗的恐懼等。了解孩子的內心掙扎,並耐心引導,而非急於處罰,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