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家孩子睡得夠嗎?研究:孩子的心理健康,從睡飽睡好開始
睡眠不足會削弱大腦的調節力,讓孩子更容易焦躁、衝動、甚至對壓力感到絕望。
比起難以啟齒的情緒困擾,睡不好、老是想睡、常做惡夢,其實是更早出現、也更容易被看見的警訊。
別小看睡眠問題,它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拉警報的第一個訊號。

睡眠不足會削弱大腦的調節力,讓孩子更容易焦躁、衝動、甚至對壓力感到絕望。
比起難以啟齒的情緒困擾,睡不好、老是想睡、常做惡夢,其實是更早出現、也更容易被看見的警訊。
別小看睡眠問題,它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拉警報的第一個訊號。

適度參與照顧孫子的長輩,未來出現失智症的風險相對較低。
原因可能與學習新科技、與家人互動、減少孤獨感有關。
不過若是長期高壓照顧,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。

情緒是一種訊號,而哭,是情緒在說話。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情緒暗號,讓他在難過時,有一種被看見的方式。
不急著安撫,也不急著說教,而是給情緒一點空間,靜靜陪他走過情緒低谷。

兒少性剝削的網路案件頻傳。研究指出,每五位孩子中就有四位無法辨識對方是否為假扮的成年人,顯示未成年在網路上確實容易受騙。然而,我們低估了網路的真實危險,也太早放手讓孩子獨自上線。唯有真正理解孩子的網路使用情境,並將網路素養納入日常教育,才能真正守護他們的安全。

從沒接觸過的概念,不可能突然懂得如何應用,金錢觀亦是如此。
金錢是一種工具,需要學習如何分辨「想要」或「需要」,以及值不值得花費,這樣才能做出好的選擇。
家庭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機會教育,讓孩子學習從花錢開始,進一步理解賺錢與存錢的重要。
建立健康的金錢觀,為未來的人生打下穩固的基礎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