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科病房也會迎來清晨

《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》:天亮前的那一刻總是最漆黑

精神科病房裡,我們看見有人被愛綑綁卻無法呼吸,有人為了他人而忘了自己。但即使在最無力的時刻,仍然能從一個小小的選擇開始,打破困住自己的循環。改變或許艱難,但每一次的勇敢,都像丟下一顆石頭,能在關係裡激起新的漣漪。

圖 / Netflix《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》劇照

2023 年 11 月,在 Netflix 上架的韓劇《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》,以精神科病房為背景,刻畫出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。

女主角多恩原本在內科病房工作三年,後來轉調到精神科病房,展開一段全新的歷程。這裡是一個沒有窗簾、總能在清晨最早迎接陽光的空間,同時也是患者、家屬、醫護團隊彼此相遇的地方。

在這些交會之中,有許多沉重卻真實的情感被看見,也有許多溫暖而堅韌的故事逐步浮現。無論是面對精神疾病的當事人,還是身旁的人們,都在這裡學著重新理解什麼是支持、什麼是療癒,以及什麼是愛的真正樣貌。

===以下文章內容有雷===

壓抑的愛,錯位的關懷

劇中第一集描寫了一位名叫莉娜的病人,患有嚴重的雙向情緒障礙,因為疾病發作而被母親帶到精神科病房住院。莉娜的成長過程中,幾乎所有人生選擇都被母親安排:就讀什麼學校、補習什麼科目,甚至連婚姻對象都被決定。

外人看來,她就像一隻被細心雕琢的「美麗天鵝」,生活無虞、條件優越,卻活得極度壓抑而不快樂。

莉娜母親每次探病時總是帶來莉娜「最愛的葡萄」。那些不只粒粒葡萄鮮甜飽滿,還會特意以各種精緻包裝裝飾,彷彿凝結了母親滿滿的愛與用心。然而,莉娜其實並不喜歡葡萄,那一串串葡萄,彷彿壓迫的縮影,再美的禮物,若違背對方的真心,終究會成為負擔。

躁期發作時莉娜會脫光衣服跳舞,藉此想掙脫控制的渴望。當旁人指責她是「瘋子」時,她反而覺得獲得短暫自由,像終於浮出水面得以呼吸。

劇中女主角多恩的青梅竹馬裕贊還以一段鴨子與天鵝的比喻:這隻鴨子真的有想當天鵝嗎?如果他只是想當一隻鴨子,那強迫他當天鵝,其實他並不會有好結果的

在忙碌中遺失了自己

第五集中描述了一位職業婦女,因為女兒遭受校園霸凌而帶孩子就診精神科,卻被醫師反問:「你上次好好睡覺是什麼時候?」起初她覺得為什麼是詢問她,自己只是較為忙碌,並無問題。

然而在經歷一次重大轉折後,她才驚覺,原來自己早已長期處在一種幾乎失去生活記憶、失去感受的狀態。她向醫生坦言「我覺得我好像哪裡故障了」,醫師診斷為假性失智。

假性失智(Pseudodementia)是因為長期承受過度的壓力與憂鬱,使得認知功能退化、記憶減退,表面看似失智,但只要經過憂鬱或焦慮的治療後就能恢復。這種現象通常多見於老年族群,但也可能在極度疲勞或壓抑的人身上出現。

在劇中的這位職業婦女,沒有典型的情緒低潮或想自殺的念頭,卻長期提不起勁、失去興趣,完全忽略自己的需求,成為一個總是在犧牲、奉獻的人,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高功能憂鬱或微笑憂鬱。

情緒就像肌肉一樣,我們必須去練習以及覺察它

推薦閱讀:自律神經失調?是身體在提醒你「該休息了」


小小的勇氣,足以激起漣漪

很多人面對親密關係或家庭問題,總會期望「對方先改變」,卻也因而陷入無力與絕望之中。當我們想改變自己的處境,就像丟下一顆石頭激起水面的漣漪,這個改變會影響周遭,也會反過來影響自己

第一集中的莉娜便是如此,她曾經覺得如果母親不改變,那自己也不可能變好,因此陷入持續住院與復發的循環。直到她鼓起勇氣告訴母親「我不喜歡葡萄」並暫時拒絕見面,才打破了長久的壓抑,丟出屬於自己的那顆石頭,開始帶動關係裡新的可能性。

而女主角多恩一路走來亦是如此,她雖然因為過於親切而被質疑,但正因為這份細膩的同理心,能幫助團隊與個案之間建立信任,促進支持的循環。

在助人過程中,不用擔心自己沒有力量,有時候只是一個微笑、一句關懷,都能成為那顆重要的石頭,激起對方心裡的漣漪。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,就可能改變整個關係,迎向清晨的光亮。

善意的循環都是從一個小時頭開始。好好對待別人所激起的漣漪,對方受到影響也會有所改變

為自己丟下一顆小石頭

或許我們曾像莉娜一樣,被愛綑綁卻不被理解;像那位職業婦女一樣,努力滿足別人卻忽略了自己;但即便在最無力的時刻,我們仍然有機會為自己做出一點不一樣的決定。

心理健康並不只是看診或服藥,它還包含我們每天如何選擇對待自己、對待身邊的人。

過程中,改變從來不容易,但只要願意丟下一顆小石頭,就能在關係裡激起不同的漣漪。



蔡宇哲博士

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

一個研究睡眠、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。

蔡宇哲博士

哇賽心理學執行長

資深臨床心理師,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認證,兩個孩子的媽。


*完整內容歡迎收聽「哇賽一起聊 ep.24|改變的漣漪激起人性美好《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》」節目內容

哇賽心理學LOGO

支持哇賽心理學
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