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上個禮拜過得怎麼樣呢?
你還記得自己每天在忙些什麼嗎?
回想看看,上個月或是上個禮拜,如果每天都趕著做事,最後會清楚記得的片段其實很少,只會留下一些很模糊的感覺:「哇,好累喔!那段時間壓力好大。」甚至講不出來到底忙了些什麼。
這次要分享的這本書叫做《這個布丁要現在吃?還是要先忍耐?》,作者是日本出版界資深的編輯柿內尚文。
編輯最重要的能力,就是要把一堆雜亂資訊整理成大家可以吸收的內容。而作者就是將這種能力,套用在生活、關於時間還有人生規劃上。
透過一個不同的視角,帶我們去檢視:「我們的人生是不是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前進。你忙的這些時間,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嗎?」
極度忙碌,記憶反而模糊?
從幾個角度來看,包含認知負荷、壓力,以及睡眠狀態,這些因素都會共同影響我們的記憶。
1. 認知負荷過重
想像大腦就像一張桌面不大的書桌。桌面空曠時,你能輕鬆地把東西放上去並整理清楚。
但如果桌面上堆滿檔案、咖啡杯、手機、便條紙與文件夾,新的資料就很難放進去,甚至會被擠壓、掉落或遺失。
大腦在高度忙碌時也是一樣,工作記憶被塞滿,就算有新的重要資訊進來,也沒有空間好好存放,甚至還會把本來應該保留的舊資訊推出去。
這不是不用心,而是因為大腦的資源被佔滿,只能專注於「接下來要做什麼」,完成後便迅速清除掉。
2. 壓力
忙碌多半會伴隨著壓力,身體會因此而分泌大量皮質醇這種壓力荷爾蒙。
短期來看,這能幫助我們進入戰鬥狀態,但長期而言卻會影響大腦的海馬迴。
海馬迴平時是負責將日常經驗轉換為長期記憶,一旦功能下降,許多經驗就無法被轉放至長期記憶,自然難以牢記。
3. 睡眠
事情一忙碌,最長被犧牲的便是睡眠,偏偏睡眠是記憶鞏固的關鍵時刻。
白天的經驗必須透過夜晚的深層睡眠整理、壓縮與存檔。如果睡眠不足,就像電腦沒有存檔就直接關機,檔案容易遺失,記憶也就難以保留。

把人生的時間分成四種
時間本身是中性的,真正的差別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。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分類,把人生的時間分成四種。這些時間彼此可能會重疊,但透過這樣的劃分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待生活。
1. 幸福的時間
這種時間很直觀,指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帶來快樂與滿足,並且會留下深刻的記憶。
舉例來說,和朋友一起唱卡拉 OK,或是週末在客廳陪孩子玩桌遊。
這些片刻雖然談不上有生產力,卻能讓人感受到幸福,覺得人生值得。
2. 投資未來的時間
這類時間在當下可能不輕鬆,甚至有些枯燥或疲累,例如運動、學習、工作,或是為了存錢而努力。
它們就像種子埋在土壤裡,當下看不見成果,但隨著時間會發芽、成長,為未來帶來更多的可能性。
3. 角色的時間
這並非完全出於自由選擇,而是由身份與責任所要求的。身為父母,需要接送孩子上學;身為員工,必須完成上司交辦的任務。
這些行動未必愉快,但卻是我們扮演角色的一部分,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。很多時候,人們會覺得這段時間帶來壓抑或不適,卻又難以逃避。
4. 浪費的時間
這通常是無意識中流逝的時光,例如一開始只是想滑一下手機,卻不知不覺耗掉了一個小時;又或者漫無目的地切換頻道,看完電視卻回想不起劇情。
當然,適度的「浪費」未必全然不好,有時候發呆也能讓人放鬆。但如果這樣的時間佔比過大,就會讓人感覺生命像流沙一樣,點滴滑落卻什麼也沒留下。
2大步驟,刻意留下幸福
幸福的時間不一定需要額外尋找,它常常就散落在生活裡,只要我們願意去覺察、去看見、去感受。
然而,僅僅是偶爾捕捉這些片刻,可能還不夠。若沒有刻意安排,它們很容易就被日常的忙碌沖刷掉。要讓幸福長期存在於生活中,一開始可以從兩個最基本的步驟著手:
一:幸福與投資未來的時間先排進行程表
回想一下,你平常排行程時,是不是總是先填上會議、工作、接送孩子等角色或工作的責任?很少有人會在第一時間就安排運動、散步,或是專屬於幸福的時間。
通常我們會想著「等忙完再來做」,結果往往沒有「等到」的一天。於是幸福與投資未來的時間不斷被延後,最後被擠到角落。
若我們真的重視它,就應該像安排會議一樣,把它寫進行事曆裡。例如想要維持運動習慣,就要先把運動時間劃進去。
只有這樣,幸福和投資未來的時間才不會被忙碌吞沒。更重要的是,當我們看見行程裡不只是滿滿的責任,也有屬於自己的片刻,才不會覺得如此疲累。
二:行程裡刻意留白
許多人一聽到「空白」會感到不安,覺得浪費時間或降低效率。但空白,才是生活真正能呼吸的時刻。
想像一下,如果一本書裡沒有空白,文字密密麻麻又沒有段落,讀起來也是會讓人感到窒息。
而生活也是如此。如果行程表被排得滿滿的,即使完成了許多事情,心裡卻仍舊覺得空洞。
因此,在行程中刻意留白,不僅能減少壓迫感,更能讓我們有餘裕去感受、去體會幸福,而不是被不斷的任務推著走。

善待時間,才有遇見幸福的空間
忙碌本身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忙到沒有記憶。如果我們想要讓人生有一些溫度、有一些厚度,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努力,而是要懂得如何去對待我們所擁有的時間。
好的人生並不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事,而是你用什麼態度、什麼方式去使用你的時間。
時間不是用來塞滿用的,而是要用來好好感受用的。當你願意留下一點空白,幸福才會跑出來跟你相遇。
哇賽讀心書,陪你聊聊書

這個布丁要現在吃?還是先忍耐?:這個選擇,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!
作者:柿內尚文
出版社:平安文化

*完整內容歡迎收聽「哇賽讀心書 ep.87|別讓忙碌掏空人生,留白才能發現幸福時光《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》」節目內容
文章編輯/戴怡姍
執行編輯/陳亭君
哇賽讀心書 / YOUTUBE影片版

支持哇賽心理學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