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?
現在職涯選擇明明越來越多,卻也更容易感到迷惘。
在AI崛起的時代中,Z 世代面對的世界早已不同於父母那一代。
選項變多固然是好事,但也讓人更難確定「我到底想要什麼」。
就讓蔡宇哲心理學博士與新北市新北市青年局局長邱兆梅,一起看看Z 世代該如何面對資訊爆炸、善用職涯諮詢、並在軟實力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。
Z 世代的職涯新局面
現在的社會,是一個資訊傳遞速度爆炸的年代。對於X、Y世代的人來說:只要考上好大學、好研究所,畢業後就能進入穩定的公司,從基層一路升到中、高階主管,直到退休為止。社會結構清晰,人生像是一條預先鋪好的道路,只要不出大錯,就能順利走到終點。
但是到了Z世代,所面臨的社會條件已經完全不同。不是更糟,而是更複雜。還沒出社會,就已經在「新手村」裡與各種不同背景、興趣的人競爭。由於資訊取得便利,職涯跨界與轉換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,學電子工程的人可以開 Podcast,學表演的人也能學寫程式。
舉例來說,想當日本料理師傅,不必再像過去那樣「拜師學藝十年」,不需要先在日本餐館從洗飯、磨刀做起。在只要打開 YouTube或 MasterClass,付費或免費的課程隨手可得。轉換的門檻被大幅降低,任何人都有機會開啟新方向。
也因此,職涯的探索變得更個人化。關鍵不再是「你念什麼科系」或「外界期待你做什麼」,而是「你想做什麼」。可以是喜歡與人互動、熱愛講話的人,也可以是喜歡鑽研主題、獨立工作的研究者。
職涯諮詢幫你看見新可能
資訊雖然充足,但選項太多,反而會讓人不知道該往哪裡走,也不確定自己真正適合什麼。這時候,「職涯諮詢」可以成為幫助我們,釐清未來方向的重要途徑。
在職涯諮詢中,諮詢師通常會從三個面向協助探索。
第一:你喜歡什麼?
第二:你有什麼能力?能做什麼?
第三:社會願意為哪些事情付費買單?
如果只追隨喜歡、或只憑會做的事,而沒有市場願意付費的空間,生活仍會陷入困境。理想的職涯,是在「我喜歡」與「我能做」之間,找到「社會願意買單」的交集。
像是新北市青年局就提供免費的一對一職涯諮詢服務。只要線上登記,就能與專業諮詢師見面,或透過線上系統對談,每人可預約三次。
因為我們容易被自己的框架所限制,難以跳脫熟悉的思考方式。外部專業協助,能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產業的現況,獲得新的線索與視角,進而找到更貼近自己的方向。

軟實力時代:懂人比技術更重要
對許多 X 世代與 Y 世代的主管而言,Z 世代開始進入職場,是一場不小的震撼。許多人感嘆:「這群年輕人太難管了!」他們思考的方式、表達的語氣、對工作的期待都和以往大不相同。
Z 世代從小生活在鼓勵自由表達的環境,不太容易被「情緒勒索」或「潛規則」綁住。過去那種「大家都這樣做,所以你也該照著做」的職場文化,已不再理所當然。傾向在工作中真實展現自我價值與界限。
理解這樣的差異,對 X、Y 世代而言,是世代共事的第一步。相反地,Z 世代也需要學習「向上相容」: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事,用更圓融、讓上一代能理解與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。這是一種成熟的溝通能力,也是一種社會智慧。
如果把職場能力分成「硬技能」(hard skill)與「軟技能」(soft skill),那麼現代的差異早已不在硬技能上。AI 的進步讓文案、設計、程式等技術門檻不斷降低。決定競爭力的,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情緒管理能力。
這一代人的關鍵競爭力,其實是「與人溝通的能力」。如果能夠更好地溝通、更圓融地處理各式各樣的情緒狀況,職涯路自然就會更寬,發展機會也會更多。

推薦閱讀:《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》:別把溝通當比賽,守住界線,讓關係更自在
職涯不是直線,學會與變化共處
資訊傳遞速度從未如此之快,選項也從未如此之多。面對這樣的時代,需要跨出單一路徑束縛,學會在探索中前進。
或許方向會改變、興趣會轉移,但只要願意不斷理解自己、調整腳步,就能在變動的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穩定。
未來的職場不只是競爭的戰場,也是一個世代間共同成長的舞台。


*完整內容歡迎收聽「哇賽心觀點 ep.173|怪不是缺點,探索自我是與眾不同的起點 ft.邱兆梅 新北市青年局長」節目內容
文章編輯/戴怡姍
執行編輯/陳亭君
哇賽心觀點 / YOUTUBE影片版

支持哇賽心理學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