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探索生涯方向的指南針-職涯諮詢師

職涯諮詢從「個人」出發,以心理學的角度,先探索你的興趣、能力、價值觀,再依照你的這些個人特質,找到適合你的職業和商業模式。「興趣」和「熱情」稍有不同。「熱情」可能就會讓你想要追求頂尖、精益求精;假如在過程中遇到瓶頸、碰到阻礙,多大的辛苦你都願意忍耐,因為那是你想要做的事。

本文為Podcast節目內容精簡,推薦收聽以獲得詳細內容。


職涯諮詢

我們越來越重視自我實現、認同、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。

哇賽心觀點 ep62|發現更多選擇,設計你的職涯心未來 feat. 職游創辦人 陳韋丞

在生活中,有人喜歡自己的工作,有人不喜歡。有些人甚至是討厭自己的現在的工作,但又不得不做,因為不做這個工作,好像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。隨著時代的演進,我們越來越重視自我實現、自我認同、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。而也隨著時代的演進,社會越來越多元、越來越進步,看起來有更多的工作機會;但也因為選擇越多,越難選擇。

熱門且被看好的產業很多,例如:綠能、工程師、數據分析。即使這些職業收入相當不錯,但這些真的適合你、是你喜歡、你想要的嗎?在腳步飛快的 Z 世代,我們越來越需要「職涯諮詢」,看看自己適合哪方面的工作、該往哪個方向發展。


「職涯諮詢」是什麼?和一般的諮詢有什麼不同?

有些大學畢業生找工作,直覺就是上人力銀行看看哪些職業熱門、哪些職業有空缺就做什麼,能賺錢就好。職遊的創辦人——陳韋丞在 Podcast 中提到,職涯諮詢是從「個人」出發,以心理學的角度,先探索你的興趣、能力、價值觀,再依照你的這些個人特質,找到你的職業模式、商業模式


■為什麼說是「心理學的角度」?

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的韋丞,在過去的許多文獻中發現,心理學領域中的性格理論、對於人類能力體系的分析,以及人類在工作中追求的目標與熱情等研究主題,都非常適合用來探索自己、探索生涯規劃、探索職涯發展。韋丞把這些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,變得更加應用;讓心理學、讓這些寶貴的知識,成為我們探索時的重要「指南針」,給我們更加明確的方向。


興趣和熱情

興趣是生活的小調劑;熱情是你在職場的競爭力

哇賽心觀點 ep62|發現更多選擇,設計你的職涯心未來 feat. 職游創辦人 陳韋丞

有人說:「最好別把興趣變成你的工作,不然它就再也不會是你的興趣了。」這句話是在說,如果把你原本喜歡做的事情變成工作,可能就會因為做這件事的時間倍增,或做這件事的內在動機改變等,而變得不那麼喜歡原本這個興趣了。甚至這個你原本喜歡的東西,還會因此帶你痛苦。

而韋丞提到,他認為「興趣」和「熱情」稍有不同。「興趣」是生活中的小調劑,你可能很喜歡,或它能夠幫助你舒壓和放鬆,但不一定會想要在這件事情中變強、克服其中的困難或變現。相反地,「熱情」可能就會讓你想要追求頂尖、精益求精;假如在過程中遇到瓶頸、碰到阻礙,多大的辛苦你都願意忍耐,因為那是你想要做的事。有「熱情」的事,當然就更有機會成為的職業選項之一。


跳脫職業表象,掌握行業核心

客觀上絕對的自由並不容易;但如果在充分了解所有條件限制下,自願地做出選擇,那也許也是一種自由的展現

哇賽心觀點 ep62|發現更多選擇,設計你的職涯心未來 feat. 職游創辦人 陳韋丞

早期的行業大致上分成士農工商;而隨時代的演進,出現了許多新興的產業,例如:網紅、美食外送員等。即使了解了自己的興趣、能力和價值觀,也知道了自己做哪些事情有熱情,但那麼多的職業,我要怎麼透過職涯諮詢來知道哪些行業最適合我?

職游的職業卡牌中,也只收錄了 100 種比較常見的工作,無法所有職業都包含。而如果以這年最紅的 YouTuber 或 Podcaster 舉例,職涯諮詢可能就會陪你探索你是否有創作者的性格、在選擇職業時,是否有選擇到節目主持人、作家或演員等工作。有時會跳脫職業的表象,深入了解一些工作中的元素,掌握行業的核心

而再扣回「個人」,公司職員及自由工作者在工作中所追求的價值觀應該也會有所不同。每個人也許都或多或少想要有一點「自主權」;不過當面臨「收入的穩定性」,你需要在「自主性」和「穩定性」中做取捨時,你會選擇哪一個?不太可能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無瑕的。但它是否能滿足你的「核心期待」?當了解的自己的基礎性格、能力優劣勢及價值觀,且掌握了各行業的核心內容,我們的職涯方向便漸漸明朗。


覺察,看到更多可能、更多選擇

很多人透過工作來設計自己人生和生活。因為一般人平均每天會花 7-8 小時的時間在工作上;再加上睡覺時間,每天大約只有 ⅓ 是自己自由活動的時間。幾乎可以說,工作幾乎就占滿了你的生活,或甚至工作就等同你的人生。也因為如此,找到你有熱情並適合你的工作特別重要。

職涯規劃有時候聽起來離我們好像有點遠,因為我現階段並沒有想要換工做或並不是處於求職階段。但「覺察」有時候不只是用在情緒或人際關係,更多時候也需要用來覺察自己的生活風格、覺察自己的人生。想想看什麼是自己喜歡的、什麼是自己想要做的,或許我們就能夠看到更多可能、更多選擇,設計自己的美好生活。

主談人:蔡宇哲 博士
與談人:陳韋丞 職游創辦人
撰寫人:郭永財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