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完應該很好睡...不是嗎

運動後反而睡不好?研究:晚間運動要注意這2件事!

高強度運動如果離睡前時間太近,會導致延後入睡、睡得短、睡得差,心跳也難以放鬆。
長期下來,睡不好不只讓你累,還會影響情緒、免疫力與認知功能。
運動不是不能做,而是要掌握節奏:時間要抓對、強度別太高,才不會打亂身體的休息節奏。

晚上運動,會不會影響睡眠?

有人說,流汗一身回家超好睡。

有人卻覺得運動越亢奮、翻來覆去睡不著。

到底誰說的才對?

精確一點說,要看運動的「強度」「結束時間」

運動時機不對,睡眠反被破壞

一篇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,找了超過1萬4千名大人,收集了超過400萬個晚上的數據。他們戴著穿戴裝置紀錄心跳、運動時間、睡眠長短與品質,分析數據後發現了一個清楚的模式:如果運動強度很高,而且離睡覺時間越近,睡眠就越容易被破壞。

怎麼個破壞法呢?入睡時間會延後,整體睡眠時間會縮短,睡眠品質會下降,睡覺時該放鬆的心跳卻變高,心率變異度也降低,這些指標都代表著,身體還在一種準備戰鬥而非休息的狀態。

簡單說就是:

1.運動結束後距離入睡超過四小時,無論強度,對睡眠不會有影響。

2.如果在入睡前四小時內做高強度運動,例如激烈重訓、有氧爆汗,就容易影響睡眠。

這就像身體本來打算關燈休息,但你突然叫他起來加班,整個神經系統再次活絡起來,自然難以好好入眠。


推薦閱讀:單次運動就有效?腦科學這樣說


睡不好,不會立刻壞,會慢慢壞

如果長期睡不好,累積下來,情緒、免疫、甚至認知功能都會出問題。就像每天只給手機充電一半,時間一久,電池壽命自然大打折扣。

想要晚上睡得好,其實不是不能運動,而是要懂得安排節奏:

1.運動結束時間距離入睡至少四小時(一般我都是建議三小時)。

2.如果只能在晚間活動,選擇輕度運動,別讓自己爆心跳。

身體有它的設計節奏,白天該活躍,晚上該慢下來。挑戰這套系統,短期或許撐得住,長期來看,失去的會遠比多流的一身汗還要多。

運動是好事,但休息是讓運動變更有意義的事。


推薦閱讀:睡眠五大迷思你知道幾個呢?


主要參考文獻:

Leota, J., Presby, D.M., Le, F. et al. (2025)Dose-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ening exercise and sleep. Nat Commun 16, 3297.


蔡宇哲博士

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

一個研究睡眠、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。


哇賽心理學LOGO

支持哇賽心理學
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