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仁勳 輝達執行長,來台時除了颳起一陣AI旋風以外,也在演講和訪問的過程中,留下了非常多的金句名言。我注意到其中一個,他提到:我不在意失敗。
我們不在意失敗,不在意浪費時間,我們就想創造發明新東西。
-黃仁勳
在黃仁勳的演講中,可以發現他非常強調,身處於快速變化世界中,必須擁有「容忍風險」加上「從失敗中學習」的能力。
但誰喜歡犯錯、誰喜歡失敗阿,究竟我們要如何理解失敗、要如何正確犯錯呢?要怎麼讓「失敗」轉變為一種可以慶祝的事情呢?
《正確犯錯》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
這次哇賽讀心書要推薦的好書《正確犯錯》,是《心理安全感的力量》作者艾美·艾德蒙生的新作。
三種失敗的形式
《正確犯錯》這本書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,要從失敗當中成長,首先必須要先認知到失敗的不同形式。作者把團隊的失敗分成三種不同的形式:
【基本型失敗】
指的像是汽車生產線類型的流水線工作,通常有固定的SOP、周圍環境都一致,常因疏忽大意而犯錯,可善用清單工具來預防。
【複雜型失敗】
最典型的是醫院手術,雖然醫生有很明確的先備知識,可是在進行手術時,還是會有很多無法預期的變因,例如:每個病人的心臟大小不同、參與人員的配合度、麻醉情況…等等,過程當中各種變因彼此交織,環環相扣。
【智慧型失敗】
凡做實驗必然會面臨到失敗,這種失敗總會發生在進入新領域時,你無法準確預期它的結果。像是研發疫苗等等,是進步所必須的「好的失敗」。黃仁勳經營輝達的核心價值觀之一「慶祝失敗」,就是屬於智慧型的失敗。
要正確了解自己工作或生活是面臨哪一類型的失敗,你才可以知道如何採取更細緻的方法來避免下一次的失敗,甚至可以把失敗轉換成成功。
推薦閱讀:
錯誤的讚美讓人害怕失敗
3M便利貼的故事
分享書中一個從「智慧型失敗」獲得成功的典型案例:
1968年,3M的一個材料科學家-席佛,他想開發一種可以用在飛機製造上的黏著劑,而既然要用在飛機製造,黏性一定要很黏!
不過當時他使用的反應劑劑量不太對,這個錯誤反而創造出了一種薄薄的、有點黏但不是太黏的物質,雖然可以很輕鬆地黏在物體的表面,還可以很輕鬆地移除,不會有殘膠的問題,但是卻跟他原本想拿來「黏」飛機的預想不符合,甚至連強力膠都不如,只好宣告失敗。
但是,跟一般人做錯事的反應不一樣,席佛沒有把失敗的結果偷偷藏起來,不讓其他人看到,他反而經常到處去跟別人討論這個失敗的黏著劑,還到在公司的技術論壇上進行分享。
另一邊,有個叫弗萊的科學家在跟同事邊打高爾夫球邊聊天時,耳聞「有一個同事叫席佛,他發明了一種很奇怪的黏著物質,而且到處去跟人家講,這個人真怪。」於是,弗萊開始對這個黏稠物質感到興趣,就特地去參加公司裡面的技術論壇,聽到了席佛講他這個黏稠物質。
直到某一天,身為唱詩班成員的弗萊,發現唱詩班用的書籤總是會掉下來,讓他很困擾。他靈光一閃,忽然想到「席佛的失敗黏著劑」,認為這種既黏又不會留下殘膠的特性,或許可以用來做書籤。於是,最終有了3M便利貼的誕生。
智慧型失敗轉為成功的關鍵因素
你可能會想,這不就是陰錯陽差、幸運之神眷顧嗎?
NO!這種智慧型的失敗之所以最後可以成功,真的沒那麼容易,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注意到有幾個「非巧合」的因素:
【保持冒險嘗試的餘裕】
3M公司允許工程師用15%的帶薪時間,做一些可能會失敗的瘋狂想法。這樣的政策也被其他矽谷的新創企業所採用。換句話說,越是要創新發明,越要給研究人員累積大量的失敗的機會。積累大量的失敗經驗,才會孕育出超大型的成功。
【鼓勵討論失敗】
像席佛雖然失敗了,但他願意跟其他人分享,而且3M公司舉辦的論壇非常鼓勵大家分享失敗經驗。後來,弗萊就是在這個論壇上聽到席佛的報告,才覺得黏著劑有搞頭的。
【促進自由交流】
剛剛故事中除了發明者席佛,還需要第二個人弗萊才能讓這個產品問世,所以這兩個人的接觸是關鍵。3M公司有一座高爾夫球場,鼓勵員工去打球互相交流,員工也經常在這裡聊八卦,佛萊第一次聽聞席佛的失敗作品,開始產生連繫也是在這裡。而自由交流必須讓身心處於開闊放鬆、不受限的情況,才有機會蹦出火花來。
所以,智慧型失敗有時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,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去嘗試一些瘋狂的想法,並且分享和探討失敗,就有可能在意外中發現新的機會。如同黃仁勳勉勵員工去「慶祝失敗」,因為只有在嘗試和犯錯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。
書名:
正確犯錯:哈佛學者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,分辨失敗類型與應對方式,駕馭不確定的未來
作者:Amy Edmondson ;出版社: 天下雜誌
*本文摘錄編寫自【哇賽讀心書ep37|黃仁勳說他不在意失敗,先來瞭解如何《正確犯錯》】節目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