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展誥心理師在新書《情緒流動》中,揭示孩子多數的問題行為都來自背後潛藏的情緒議題,而流動的情緒能夠造就穩定的情緒,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掌握情緒調節與流動。如果你對於不打不罵要怎麼教孩子感到苦惱,遵照兩大原則,讓親子彼此的內在情緒都可以像河流一樣自由流動。
本場講座邀請楊曜瑗心理師與我們分享親子教養議題。內容包含了孩子越講越故意、夫妻兩人的標準落差,媽媽的自我覺察與練習、伴侶支持與理解等等。聽完後,你會發現原來我們不一定要是「完美」的父母,接納自己有犯錯的可能,才能允許自己有重寫和訂正的機會。「夠好」就好了。
全球疫情下大家更加關注的幸福感,長年討論的少子化議題、正向心理學追求的共通幸福元素,親子天下9月號調查讓我們知道,家庭幸福這件事並不容易,夠透過經營、與伴侶的努力、以及改善環境對我們的支持,也能一步一步邁向幸福。
黃致豪律師用三部影視作品,從心理學研究、理論,還有兒少法令的觀點來談三個非常重要的親職/親子議題。
現在常常聽到很多人在談依附關係,像是焦慮依附、逃避依附的人對感情的處理態度會是什麼樣子。但這種依附關係是怎麼形成的呢?在心理學上的起源就是用來談感情關係的嗎,還是有不同的層面可以去理解與覺察呢?
人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離,學會我擁有一段好關係、我值得被愛,進而形成安全依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