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【哇賽線上講座】辛苦教養孩子的你,有時也要照顧自己

本場講座邀請楊曜瑗心理師與我們分享親子教養議題。內容包含了孩子越講越故意、夫妻兩人的標準落差,媽媽的自我覺察與練習、伴侶支持與理解等等。聽完後,你會發現原來我們不一定要是「完美」的父母,接納自己有犯錯的可能,才能允許自己有重寫和訂正的機會。「夠好」就好了。

「所謂長大,就是越來越像父母的過程。」諮商心理學的家族治療告訴我們,家庭的歷史是會不斷複製的。

當了媽媽以後,更深刻的體會到這件事。以為對自己已足夠了解、以為自己的脾氣還可以。但在一次一次與孩子的互動裡,重新看見了那些自己曾經喜歡或不喜歡的互動模式……。

本次講座邀請了楊曜瑗心理師與我們一起聊聊,如何與孩子相處、如何認識自己、靠近自己,以及如何在這份「甜蜜的負擔」中照顧自己。

曜瑗心理師是現任高雄醫學大學、台南大學、義守大學、正修科技大學的兼任心理師,同時也是正修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。專長領域是自我探索、生命教育、性別議題、情緒壓力。

其實當孩子鬧起脾氣、不聽話的時候,即使是身為心理師的曜瑗老師,有時候也是會忍不住很想要給孩子「貓」下去。但「貓」下去這個行為甚至是念頭,容易被自己或是他人認為這是不是一個「完美父母」應該有的表現。

你想和一個「完美」的人當朋友,還是和一個「偶爾會犯錯」的人當朋友呢?

調查發現,大多數的人喜歡和「偶爾會犯錯的人」當朋友,感覺比較自在。可是在育兒的路上,我們時常被自己或他人期望成為一個「完美」的父母,不容許任何犯錯。不知不覺,腦海中總是運轉著全家人的待辦事項,情不自禁的反覆確認計畫,認為所有安排都要在掌握之中,就像控制成癮一般,避免生活秩序失去它該有的步調…

「趕快去洗澡…」、「玩具快收好…我數到三! 」、「不要躺著滑手機,眼睛會壞掉。」、「功課寫完沒?幾點了還不睡 ?」,明明是好意的提醒,聽在孩子耳中,卻總是像叨念。

而有時媽媽/爸爸記憶體已滿,充滿疲累和挫折,一個沒注意,CPU就起火。不小心開口音量太大吼了出來,脫口而出語帶威脅或不好聽的話,甚至摔東西、往孩子肥肥的小屁屁打了下去,事後才後悔莫及,覺得好焦慮、好愧疚。

那種「我不是故意的…」心情,我們都懂。

人都會犯錯,即便是身為心理師父母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,而接納自己有犯錯的可能,才能允許自己有重寫和訂正的機會犯錯的背後是學習,我們都需要直面自己的勇氣。在暴怒以後,學習重新整理自己、覺察自己的狀態,才能再次起身面對孩子,為下一次容易衝突的情境提前預防和做好準備。一起練習,不是當個「完美」的父母, 而是當個「夠好」的父母


感謝楊曜瑗諮商心理師,以自身經歷與我們分享親子教養的眉眉角角。無論是孩子越講越故意、夫妻兩人的標準落差、媽媽的自我覺察與練習、伴侶支持與理解等等,都很引發大家的共鳴,共度了療癒的上午。當天Nana也和大家約定要記得偶爾「放生老公和小孩」,行事曆安排起來吧!😎

有時孩子的情緒非常重要,我們也很重要。
讓我們記得,在育兒路上,學習「抓住大原則,放下小細節,夠好就很好」


活動剪影


精選回饋

感謝大家對哇賽心理學的支持!

「雖然不是媽媽,但還是覺得收穫滿滿👍👍」、「期待下一次講座」、「很有省思!」


延伸與補充

講座補充1/「媽媽不了解我…」這份世界唯一的問卷-世代教育大調查

講座補充2/吳念真《台灣女人》

延伸內容1/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|哇賽一起聊ep15

學會評估自己的電量,知道可以做多少的事情,而不是強求自己扛所有事,最後再爆炸。

延伸內容2/好好說話,賴佩霞的非暴力溝通之道|哇賽心觀點ep40

人希望被看到美好的內在,而說話是最常用來讓人理解內心的方式,要好好說話來建立正向人際關係。


講座日期:2022-12-03 地點:zoom 單位:哇賽心理學x幸福地圖

感謝熱情參與的大家,很高興見到你們,期待後續的活動還可以再相見喔!
想知道更多哇賽活動歡迎關注哇賽心理學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