溝通有技巧,不必大小聲

《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》:別把溝通當比賽,守住界線,讓關係更自在

對話的核心在於連結與理解。溝通若一昧追求輸贏,往往會讓衝突升級,錯過對話的機會。真正有力量的溝通,是讓彼此在交流中感受到被看見、被傾聽,讓關係變得更穩固與自在。設下清楚的界線,就能在互動中保有尊重,不必一再委屈自己。

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遇到,明明只是想要好好地提醒或講話,卻會變成火爆的場面。

比如說,在工作的會議上,同事提出了一個新點子,只是想要確認說:「這個方案的成本有沒有評估呢?」

對方可能會覺得說:「你是在質疑我囉?我做這麼久會不知道嗎?」

原本你只是要有一個中性的提問,那瞬間就變成火藥味。

所以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-《不吵架也能贏得溝通術》,作者傑弗森·費雪是一位律師。

在律師職涯多年的經驗中,他發現即使在法庭上,最成功的律師也不是最大聲、最會辯論的人,而是會說服陪審團跟法官的人。

說服與辯論,看似相近,實則有別。這當中的關鍵不在口才,而在於建立連結。

溝通不是為了「輸贏」

我們可能會想說:「跟對方溝通當然要講贏他啊!因為我才是有道理的啊!」

這其實是在溝通中最常犯的錯誤,因為一心只想著贏的時候,其實就已經輸了。

作者在擔任律師時,曾遇過一位證人 L 先生。在一場原本只是例行取證的過程中,L 先生情緒突然爆發,大罵律師群體「都是說謊的」、「全美國最糟糕的人」。面對突如其來的指責,作者本能地想反擊,卻在最後一刻停下來,轉而思考:「現在反擊真的會有幫助嗎?」

他深吸一口氣,改問:「你今年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?」這個轉折讓氣氛瞬間改變,L 先生談起了將母親送進安養院的困難與無助,自己並不是有意挑釁,而是在巨大壓力下渴望被理解與尊重。

這其實與人類自然的防禦反應有關。當我們覺得自己被質疑、被看低或不被尊重的時候,我們大腦的警報系統就會啟動所謂的戰或逃反應。有一些人會選擇逃,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戰,與對方爭辯來保護自己。好像只要證明自己是對的,那你的自我價值就被維護了。

問題是,就算吵贏了,也只能短暫地保護面子,卻同時築起了一道高牆,將彼此真正的需求給隔開。就像L先生,大聲挑釁的背後,藏著的是他孤單、無助,還有希望被尊重的心。

很多時候,
我們原本只是想尋求共識,
最後卻演變成互相指責。

溝通是為了「連結」

當我們不再執著於輸贏,溝通才能真正回到它的本質—建立連結。所謂的連結,並不是雙方意見相同或誰成功說服誰,而是彼此都能感受到對方是帶著誠意在交流。

舉例來說:

今天工作十分疲憊,想吃雞排放鬆,回家跟伴侶說自己想吃雞排。

另一半的回應是

A.你已經胖了還敢吃雞排?

B.你今天真的很辛苦,想放鬆一下我可以理解。不過我們之前說好要一起照顧健康,要不要改吃舒肥雞胸和水果?

如果另一半立刻回應A對話,自己聽了一定多少有點不舒服。但是如果另一半以B的回應方式,先表達理解,再補充建議。這樣不僅保留原則,也讓聽者感受到被傾聽。

理解連結的同時,需要區分「理解」與「同意」的差異。理解是一種看見對方處境與感受的能力,不等於必須接受對方的立場。在這樣的互動裡,即使觀點不同,關係仍然能夠維持,甚至更加穩固。

輸贏會結束對話,
唯有連結才能延續對話。

劃清界線是對彼此的尊重

當我們談到「連結」時,往往忽略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議題—人際界線。許多人一聽到界線,就直覺聯想到拒絕與冷漠,但事實上,界線的本質不是排斥,而是保護。就像房子的牆不是為了驅趕客人,而是讓屋內的人能安心自在地生活。

之所以難以拒絕他人,與成長過程有關。從小我們被教導要當「乖小孩」、要合作、要幫忙、要說 Yes。久而久之,我們內化了這樣的信念:「Say no 會讓人不開心」,「拒絕就是不乖、不合群」。

這些潛在信念讓我們在長大後,面對請求時常常不知如何拒絕,最後只好硬著頭皮答應,卻默默累積壓力與不滿。

書中提供了一套實用的三步驟拒絕法,既能劃清界線,也保有禮貌與溫度:

  1. 先說明立場:直接清楚地表達你的選擇,例如:「這次我沒有辦法參加」。
  2. 表達感謝:感謝對方的邀請與好意,例如:「謝謝你有想到我」。
  3. 正向結尾:給予祝福或鼓勵,例如:「希望你們可以玩得很開心」。

這三步驟能避免對方誤以為你只是「現在不行」,而產生額外追問或期待。設定人際界線,不是為了疏遠他人,而是為了在關係中更自在地做自己。


推薦閱讀:《別人怎麼對你,都是你教的》:關係裡,我們也有選擇權


好的溝通,讓關係更自在

真正的溝通,不在於口才多好,也不在於技巧多高,而是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身段、放下輸贏。

停下爭辯的本能,就更容易看見對方情緒背後的需求。設下清楚的界線,就不必在關係裡委屈自己。

當我們願意承認彼此都需要被看見、被傾聽時,溝通才會真正有力量,讓關係在交流裡變得更穩固、更自在。



哇賽讀心書,陪你聊聊書

不吵架也能贏 書封

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:讓下一次對話更成功的三大法則

作者:傑佛森・費雪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蔡宇哲博士

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

一個研究睡眠、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。


*完整內容歡迎收聽「哇賽讀心書 ep.84|掌握溝通,把衝突變理解,讓彼此有連結《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》」節目內容

文章編輯/戴怡姍
執行編輯/陳亭君

哇賽讀心書 / YOUTUBE影片版

哇賽心理學LOGO

支持哇賽心理學
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