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潛意識廣告閃現「可樂」與「爆米花」就會提升購買?那選舉廣告呢?

潛意識廣告是什麼?是真的嗎?

1957年一位名為維克利的廣告者,宣稱他可以讓人在「不知情」的情況下購買特定商品。例如看電影的時候多次快速閃過「喝可樂」、「吃爆米花」等字眼。戲院的可樂和泡米花銷售就會大幅增加!這是有那麼神奇嗎!? 選舉時看到的一堆候選人旗幟、各種曝光也是有效的嗎?

1957年美國一位名為維克利(James M. Vicary)的廣告者,宣稱他發明了一種潛意識廣告,可以讓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特定商品。他的作法是在看電影的時候多次快速閃過「喝可樂」、「吃爆米花」等字眼。由於這些字閃過得速度太快,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有這些變化,也就是說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投放廣告了。維克利宣稱這麼做之後,戲院的可樂與爆米花的銷售金額大幅增加,因此廣告確實是有效的。

這個新聞一出當然引起非常多心理學家的興趣。一般廣告的原理是透過重複曝光效應(Mere Exposure Effect),物品或是人臉讓人看多次之後就會產生好感,進而提昇購買意願。但維克利的潛意識廣告是透過快速閃現的方式,這是屬於閾下刺激(subliminal perception),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人是不會意識到自己有看到這個訊息。這兩個結合就有意思了,重複曝光已知是有效的,但如果是閾下刺激的重複曝光,也是有效的嗎?

維克利的說法是有,但有些心理學家不信,於是著手進行實驗,發現無法重現效果。過一陣子之後,維克利出面道歉,說先前宣稱的潛意識廣告是他瞎掰的,並沒有這麼神奇的效果。

到這邊,看來潛意識廣告是假的了。

但是!還是有心理學家認為這是有可能的,只是必須要抓到條件。

2006年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認為:潛意識廣告的效果是在的,但必須在人的動機高的情況下才會成立。

他們的實驗作法同樣是在影片當中快速閃過知名品牌(立頓紅茶),影片後把參與者分成口渴跟不口渴兩組,結果發現,雖然還有其他知名品牌飲料可買,但口渴的人會有高比例選擇購買立頓紅茶,而不口渴的人購買比例則差不多。

所以潛意識廣告,也就是閾下重複曝光效應是否存在呢?從這個研究看來是有可能存在的,只是效果並沒有當初維克利宣稱的那麼誇張,會跟人的動機強弱有關。

單純曝光效應除了被使用在商品廣告以外,選舉時到處看到一堆候選人修過的頭像旗幟、宣傳看板,就是希望透過這個效應來提昇選民對他的好感度。另外也很常看到候選人會去蹭知名人物的場合,硬是要擠在名人身旁讓攝影機拍到。這就類似利用閾下重複曝光的效果,在1980年也由Kunst-Wilson與Zajonc的研究也發現,就算沒意識到,只要有出現在視網膜,就會提昇對這個物品的好感度

也就是說,到處蹭人是有效的。

1. Karremans, J. C., Stroebe, W., & Claus, J. (2006). Beyond Vicary’s fantasies: The impact of subliminal priming and brand choice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, 42(6), 792-798.

2. Kunst-Wilson, W. R., & Zajonc, R. B. (1980). Affective discrimination of stimuli that cannot be recognized. Science, 207(4430), 557–558.

延伸閱讀1/泛科學|選舉看板高高掛,真的有用嗎?廣告背後的心理學效應,潛移默化你的想法
延伸閱讀2/等等,你確定這不是假新聞嗎?
延伸閱讀3/被美感所牽引的品牌忠誠度


哇賽心理學Podcast內容推薦:洞見選舉裡的心理學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