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 宇哲

蔡 宇哲

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委員、哇賽!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。 國語日報科學版、幼獅少年、泛科學…等專欄作家 Podcast「哇賽心理學」主持人 有聲書:一刻鯨選「睡眠管理職人的好眠教室」 著作:不腦殘科學1,2、神奇的心理學、哇賽!心理學、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

《男孩與冒險家》善良是一種選擇,那做自己呢?

怎樣才是做自己?

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正在做自己,其實只是迎合別人期望的樣子;真正的自己,可能早已被遺忘。
長大的過程,是不斷在懷疑與選擇中摸索出內心真正的渴望與方向。
善良不只是好意的表現,更是一種理解與包容的能力,特別是對那些讓人感到不舒服的人。
成為真正的自己,也許不容易,但每一個願意理解、願意選擇善良的時刻,都是向那個「更真實的自己」靠近的一步。

苦口的才是良藥?研究:副作用竟能「騙過」大腦!

藥會不會太溫和?我好像沒感覺

我們常說「良藥苦口」,但研究發現,不是藥苦才有效,而是「覺得不舒服」本身就會讓人更相信藥有效。
一項實驗讓參與者使用沒有效成分的噴劑,部分人由於添加辣椒素而感覺刺痛,結果他們在疼痛測試中反而表現更好。因為副作用會啟動大腦的痛感調節系統,讓人對疼痛變得不那麼敏感。

人生好難?研究:培養「玩心」讓人不怕困難和卡關

懂得玩,人生就不那麼難

有些人遇到困境時焦慮崩潰,有些人卻能邊打怪邊升級,關鍵可能在於「玩樂性格」。研究發現,玩心強的人不會否認現實,而是懂得用趣味與創意重新詮釋挑戰,從中找到行動的動力與快樂。
這種特質能幫助他們更快適應變化、保持韌性,甚至在艱難時刻也活得有意義。
更好的是,玩樂性格不是天生的,而是可以練出來的。

你不是累,是身體正在斷電:3個方法找回《好能量》

你身體的發電廠正在罷工

粒線體是人體細胞內的「發電廠」,將葡萄糖與脂肪酸轉化為能量,影響我們的體力與情緒穩定。
若粒線體功能健康、細胞訊號順暢、代謝穩定,身體自然能維持清醒有力、情緒平衡。想啟動好能量的方法包括:適度活動、攝取原型食物與練習延遲反應,逐步恢復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。
不靠硬撐,只要從日常做出微小改變,就能重啟身體內建的發電機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