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親子衝突反覆上演?破解正向教養的誤解,重新建立親子關係
正向教養並不等同於忍耐與不生氣,而是著重在建立孩子與照顧者之間的安全感與相互理解。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,大人可以透過溫和而堅定的回應,幫助孩子練習情緒調節與責任感。衝突不是失敗,而是練習理解、修復與靠近的過程。最重要的是,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與身心,才能有足夠的力量與穩定性去愛孩子、陪伴他們成長。
正向教養並不等同於忍耐與不生氣,而是著重在建立孩子與照顧者之間的安全感與相互理解。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,大人可以透過溫和而堅定的回應,幫助孩子練習情緒調節與責任感。衝突不是失敗,而是練習理解、修復與靠近的過程。最重要的是,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與身心,才能有足夠的力量與穩定性去愛孩子、陪伴他們成長。
高強度運動如果離睡前時間太近,會導致延後入睡、睡得短、睡得差,心跳也難以放鬆。
長期下來,睡不好不只讓你累,還會影響情緒、免疫力與認知功能。
運動不是不能做,而是要掌握節奏:時間要抓對、強度別太高,才不會打亂身體的休息節奏。
睡眠不足會削弱大腦的調節力,讓孩子更容易焦躁、衝動、甚至對壓力感到絕望。
比起難以啟齒的情緒困擾,睡不好、老是想睡、常做惡夢,其實是更早出現、也更容易被看見的警訊。
別小看睡眠問題,它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拉警報的第一個訊號。
早上起來覺得心情沉重、難以啟動,不一定是你太懶,可能只是缺乏足夠的光。研究發現,每天早上照光30分鐘,能顯著改善憂鬱症狀,在四週內就有效果。因為光會刺激大腦中與情緒穩定有關的神經區域,喚醒快樂與清醒感。與其苦苦思索原因,不如從最簡單的事開始:打開窗簾,讓陽光進來。
比起報復的痛快,更能幫助我們走下去的,其實是對公平的堅持、對寬恕的理解,以及那些在人生困境中悄悄支持我們的善意。這些看似微弱的力量,正是能讓人從傷痛中重新站起、也成為別人依靠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