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到大,每逢生日,當不知道該許什麼時,許多人會說:「希望自己幸福快樂。」
這樣的願望雖然模糊,卻帶有一種正向力量,也顯示了「幸福快樂」是人們普遍追求的終極目標。
然而,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,它需要我們主動去練習與發現,這也是正向心理學一直強調的核心理念。
市面上有許多關於幸福與正向心理學的書籍,有的從科學角度切入,有的則偏重生活經驗與勵志分享。而今天要介紹的《自造幸福》這本書,則介於兩者之間——既有科學實證的支持,也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方法。
幸福金字塔:幸福有先後順序
書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「幸福金字塔」,作者化澤紫苑將幸福感來源分成三個層級,分別由三種神經傳導物質代表:血清素、催產素、多巴胺。
雖然這種分類在神經科學上並非是絕對的一對一,但作為一種象徵性的分類方式,它讓抽象的幸福變得具體,也更容易理解與操作。
血清素幸福:身心健康的基礎
當大腦缺乏血清素,會呈現一種憂鬱狀態,覺得生活不開心、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。
血清素代表身心健康,是幸福金字塔的最底層。因為當我們心理穩定、生理健康時,才有能力去追求其他層次的幸福。
以下分享書中眾多實用建議中的兩種:
1.掌握「吃、動、睡」三大核心行為:
- 吃:均衡飲食。
- 動:適度運動。
- 睡:好好睡眠。
2.品味生活的小事:
去發現生活當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事物,例如:觀察自然、與孩子互動、欣賞日常美好片段。
催產素幸福:人際互動的溫度
在神經科學研究裡,催產素常被暱稱為「抱抱荷爾蒙」,當我們與他人互動良好、感受到關心或給予支持時,身體便會分泌催產素,所以催產素幸福象徵著「人際相關的互動」。
而培養人際幸福的實踐方法,可以從以下兩種日記來打造:
- 親切日記:每天記錄三件對他人表達親切的行為,例如對鄰居微笑、向管理員問好,這些小動作能讓你感覺更快樂。
- 感恩日記:每天記錄三件值得感恩的事,不論是來自他人幫助、日常便利,或是對生活的反思,都能讓我們感受到與他人的連結。
正向的人際關係,不在於朋友的多寡,而在於互動的品質與頻率。即使只是與一兩位親近的人維持良好的連結,也足以大幅提升幸福感。
當你把這些互動記錄下來,會越來越清楚感受到:你並不是孤單地生活著,而是依靠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,共同編織出你的日常。
推薦閱讀:為了眾人幸福而做,會讓人更有毅力——《共感領導力》
多巴胺幸福:成就與期待的力量
幸福的金字塔頂端,是由多巴胺所驅動的成就感與期待感。當完成任務、達成目標,或享受物質帶來的成果時,會產生一種短暫但強烈的愉悅。
然而,有些行為或物質雖然會帶來很正向的感受,卻不持久,像升職、加薪、購買奢侈品,都可能帶來快樂,但那種感覺容易隨時間消退。
若一味追逐這類外在刺激,可能會讓人陷入不斷追逐這些物質享樂的循環中,甚至犧牲健康與人際關係。
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放棄對成就的追求,而是應該用更內在、可持續的方式來滿足自己,例如:
- 觀察自己的成長:像是跑步成績進步、學會一項新技能,這類源於自我提升的成就感,更加深遠且穩定。
- 適度限制享受:例如享用高級料理時控制分量,不追求「吃到飽」,反而能更細膩地品味與感受,提升幸福的品質。
幸福來自日常裡的微小選擇
《自造幸福》這本書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幸福的三個層次──身心健康、人際連結與成就感。幸福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,而是透過日常中一點一滴的小行動慢慢累積起來的。
書中提到的技巧都非常簡單實用,例如關注自己的健康、珍惜陪伴在身邊的人,或是記錄自己每一次的成長,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,其實正是打造幸福生活的關鍵起點。

推薦閱讀:專訪陳志恆 : 真正的幸福不能直接追求
哇賽讀心書,陪你聊聊書

自造幸福:暢銷身心科醫師作家,教你三步驟具體實現身心健康、關係和諧、財富成功的最佳人生
作者:樺澤紫苑
出版社:今周刊
*本文摘錄編寫自【哇賽讀心書ep05|《自造幸福》三步驟打造專屬幸福金字塔】節目內容
文章編輯/戴怡姍
執行編輯/陳亭君
哇賽讀心書 / YOUTUBE影片完整版

支持哇賽心理學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