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嘗試過想培養某個習慣?
也許是開始運動、每天閱讀,或是早睡早起。
但總是沒多久就放棄了,然後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缺乏毅力、太懶惰?
一次又一次的失敗,會讓人開始懷疑自己,是不是根本辦不到。
於是,那些原本想讓自己變更好的努力,就這樣不了了之。
這時候,或許你需要一本能真正幫你「撐下去」的書。
一本教你「懶人式」養成習慣的好書
《一天五分鐘,把沒辦法變成有辦法的持續習慣》的作者井上新八,是一位日本書籍設計師。他形容自己是個懶惰又缺乏毅力、做事三分鐘熱度又沒天份的人。
但靠著微小且持續的行動,不但成為自由接案的設計師,一年甚至能設計近 200 本書。
這本書並沒有要教你養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好習慣,也不是要你每天凌晨四點起來晨跑、冥想。而是要告訴你:「如何讓一件事變得容易開始,並自然持續下去。」
以下分享持續習慣的四大關鍵:
1.持續的關鍵不是完美的開始
如果你想要持續一件事的話,首先,必須要很隨性、很簡單的去開始做。
很多人認為要開始一件事,就要先準備好萬全的計畫。但其實正是這種「等準備好」的心態,往往就是讓我們沒有辦法開始,也沒有辦法持續的原因。
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例子:他每天早上用手機隨手拍一張天空的照片,原本只是覺得有趣,沒想到就這樣每天拍,慢慢成了一種固定儀式。這個行動簡單到花不到十秒,卻持續了多年。
當一件事簡單到「不做反而奇怪」的程度,你就會輕鬆持續下去。
這並不是說你要一直都做得很隨便,關鍵在於先開始做,做了幾次以後,你會邊做邊調整,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,而且很多事情必須要開始做,才會知道什麼方法適合你、會讓你持續下去。

2. 與日常習慣綁定,讓習慣自然發生
把想建立的新習慣和一個舊習慣綁在一起,讓它自然而然的發生。建立新習慣初期,最常見的問題是忘記。因為大腦對不熟悉的行為沒有記憶點,所以容易被忽略。
書裡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,就是刷牙的時候深蹲,如果你想要培養運動習慣,覺得30分鐘很困難,那麼你就試試看,在刷牙的時候深蹲五下,當五下可以輕鬆辦到,接下來做十下是不是比較容易了呢?
這個方法之所以有效,是因為利用我們大腦自動化行為的關係。很多時候,我們會忘記做,並不是因為不想做,而是因為沒有固定的觸發點。
3.視覺化的紀錄
視覺化的方式像是記錄在日曆上,每天完成了,就打一個勾或打一個圈。
當你的努力累積變成是一個具體的數字、紀錄表,會更加讓你有一種不能中斷的心理。
因為視覺化之後,便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感覺,而是一個具體可見的事蹟,能讓你看到自己的努力。
而且持續記錄之後,也可以去計算累積了多少天,一旦發現累積的數字越多,常會因為不想要破功,動力就越強。

4.適度挑戰,才會一直有趣
很多人以為要能持續,就要讓事情越做越輕鬆。但其實「輕鬆不等於有趣」。
搭配前述提到「開始要簡單輕鬆」,建立新習慣的關鍵是剛開始要夠簡單,但是到了中後期要偶爾給自己一些挑戰。因為輕鬆的事情,很快會讓人失去樂趣。
作者以自己為例,他連續舉辦 20 年攝影展,每年都希望能突破前一年,即便已經很熟練,仍然有壓力與新鮮感。這種不斷挑戰自己的心態,就是讓他能持續二十年的原因。
真正會讓我們享受,會讓我們願意持續的,是在過程當中,你會感受到適當的負擔和挑戰感。
推薦閱讀:穿越那些讓你不自律的阻礙,奔向自由!
持續的關鍵不是「努力」,而是「設計」
書中想傳達的,其實是一個簡單但有力的觀念:
持續不是靠決心,而是靠設計。
把習慣變得簡單、好玩、視覺化,再加入適度挑戰,讓行動變得自然又有趣,才是讓我們長期堅持下去的秘訣。
所以,下一次你想要開始一個新目標,不急著問自己「有沒有毅力」,而是問:「我能不能把這件事變得簡單、方便、好玩?」
哇賽讀心書,陪你聊聊書

1天5分鐘!把「沒辦法」變成「有辦法」的持續習慣
作者:井上新八
出版社:平安文化
*完整內容歡迎收聽「節目名稱 ep.63|孵化微小習慣,讓持續變簡單、有趣、不費力!《1天5分鐘!把沒辦法變成有辦法的持續習慣》」節目內容
文章編輯/戴怡姍
執行編輯/陳亭君
哇賽讀心書 / YOUTUBE影片版

支持哇賽心理學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