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賽!心理學

哇賽!心理學

自己的心理學自己推廣,我們歡迎各路心理人投稿。

專訪吳若權 :《捨得自己》放下執著,會有最大的獲得

專訪吳若權

在日常中大大小小的壓力下,你都是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定的呢?有的人是常與自己對話,有的人會正念冥想,也有許多人透過宗教信仰的力量,幫助自己接納與放下。本集專訪邀請到知名作家吳若權,從新書《捨得自己:金剛經的日常實踐》來學習如何看待人生不同階段的問題,並解答自身疑惑。

專訪林希陶 :孩子過動怎麼辦?給過動兒父母的心理指南

專訪林希陶

現在大眾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已不像以前那麼陌生,家長和老師也都會特別提高對這方面的敏感度。但我們也經常會分不清楚,孩子究竟只是「活潑」還是「過動」?對於過動的孩子又要如何協助他們呢?本集專訪邀請到林希陶心理師分享ADHD的重要概念、破解常見迷思,以及家長可以如何協助與陪伴過動的孩子一起成長。

專訪郝旭烈 :《人生成為》從認為到作為,成為更好的自己

專訪郝旭烈

該把興趣當工作嗎?會不會熱情因此被消磨?萬一真想轉職又該從何開始呢?本集專訪郝旭烈,從《人生成為》中的三為:「認為」到「作為」到「成為」,提醒我們釐清心之所向、決定身體所做,最終一步步成為更好的自己,創造出理想又豐足的人生。

《生活裡,遇見阿德勒的溫柔》克服自卑,了解你的生命風格

人一輩子都在跟自卑感奮鬥

《生活裡,遇見阿德勒的溫柔》:克服自卑x接納不完美,從阿德勒心理學找到自我療癒與成長的勇氣。這本書是由諮商心理師李家雯(海蒂老師)從阿德勒的哲學思維出發,用更貼近生活的方式,以溫柔的角度陪伴我們面對自我懷疑,讓我們明白自卑不一定是負面的,反而是一種禮物。來測一測屬於你的生命風格吧!

專訪蘇絢慧 :總覺得自己不夠好?終結內在批評的自我和解練習

專訪蘇絢慧

你是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?甚至這樣的念頭已經滲透到你每一段人際關係中,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總是充滿許多對自己的內在批評。本次專訪邀請到蘇絢慧心理師,分享如何終結內在批評、學會自我接納,並設立情感界限,讓我們在關係中擺脫焦慮、重拾心理安全感,練習在紛亂的聲音中穩定自己。

《改變現在的你,迎向未來的你》看見未來自己讓你更自律  

讀心書改變現在迎向未來

看到未來的自己居然會影響我們的決策與行為?心理學研究發現,因為我們的大腦會將未來的自己視為他人,而看到未來的自己不僅讓我們變得更自律,還能減少拖延並做出更負責任的選擇。當我們與未來的自己建立情感連結,就有機會讓現在的努力更有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