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曾經在哪一個瞬間感覺自己「好像不是個好人」?
像是當朋友升職時,你內心冒出一絲嫉妒;或因為說錯一句話、做錯一件小事而陷入一整天的自責。
這些從心底的「黑暗面」,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。
《從低谷突破》是來自精神科醫師菲爾.斯塔茲的著作,透過書中的三個概念:看見陰影、接納羞恥、溫柔的自我對話,幫助我們從否定自己,轉向自我肯定,並更靠近真實的自己。
1. 看見陰影:我們都藏著不願承認的自己
陰影是什麼?
陰影,也就是黑暗面,指的是那些我們不願承認、也不想被他人發現的內在部分。可能是自卑、嫉妒、貪婪,甚至是被貶低後產生的自我否定。
有些陰影,其實是成長過程中別人加在我們身上的。像是小時候哭泣時被說「男生不能哭」,或考不好時被罵「怎麼這麼笨」,久而久之,我們學會把真實的情緒藏起來,只留下那個看起來「很好」的自己。
這些面向不見得邪惡,也不一定有害,只是不被允許表現出來。

陰影不可怕,否認才讓人痛苦
陰影本身不是問題,真正的困擾來自我們不願承認它的存在。當我們否認陰影時,它會潛藏著、用扭曲的方式影響我們的行為;相反地,如果我們願意轉身看見它,陰影反而能成為幫助我們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力量。
書中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式:撰寫「陰影日記」。
- 觀察那些讓你感到不舒服、不安、低落或不甘願的時刻。
- 這些情緒,是不是來自我不願意面對的某個部分?
例如,當你看到同事在主管面前表現得很好,表面上微笑,但心裡卻泛起一絲不快,或許那是因為你也渴望被看見,只是不敢承認;又或者你對孩子發火後感到後悔和羞愧,那也許是因為你太想做一個完美的照顧者,而忘了自己也會累、有極限。
這樣的練習不是為了責備自己,而是為了更熟悉那些內在的陰影。當你願意一點一滴地看見它,陰影就不再可怕,你與自己的關係也會悄悄改變,離真正的自我接納更近一步。
推薦閱讀:《生活裡,遇見阿德勒的溫柔》克服自卑,了解你的生命風格
2. 接納羞恥:從責備到理解
羞恥感,比想像中更常出現
當我們看見自己的陰影後,真正的挑戰是:能不能接受那個不完美、甚至讓自己覺得丟臉的自己?
這份掙扎,常來自一種熟悉又難以言喻的情緒——羞恥。它可能不像悲傷那麼明顯,卻像空氣般滲透進我們對自己的看法。
你可能在會議上說錯話、對孩子發火後自責到睡不著,心裡明明很痛,卻還要裝沒事,因為怕表現脆弱會讓人看輕。
我們從小被訓練成要刪除那個「不被喜歡的自己」,只能留下看起來夠好的樣子。但現實往往是,我們會羨慕、會嫉妒,然後責怪自己:「怎麼可以這樣想?」

不批判,只是陪自己一會
面對羞恥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學會擁抱那個讓你覺得不堪的自己。
你可以找個安靜的時間,回想最近一次讓你感到羞愧的時刻——可能是說謊、逃避、發脾氣或軟弱。試著想像那樣的自己就像一個迷惘又孤單的小孩,並對他說:「你可以在這裡,我不會再丟下你了。」
不要急著改變他、責備他,只是坐下來,靜靜陪他一下就好。當你願意這麼做,你對崩潰與失敗的恐懼也會慢慢鬆動,不再那麼急著逃避或假裝堅強。
久而久之,你會發現:即使不完美,我仍然可以承受、可以理解自己,並且值得被愛。
3. 溫柔的自我對話:用對待朋友的方式,和自己說話
許多人擔心「不批判自己會不會變懶?」但真正持久的動力,其實來自「被理解」的感受,而不是責備。
想像一下,如果你向朋友傾訴低潮,卻換來一句:「你怎麼那麼廢?」你會怎麼想?
但是,這種苛刻的語氣,往往是我們對自己最常用的方式。

下次當你對自己感到失望時,試著問自己:「如果今天是我最好的朋友說出這些話,我會怎麼回應他?」也許你會說:「你已經很努力了,別那麼苛責自己。」把這樣的話寫下來,念給自己聽。
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彆扭,但這正是在練習一種我們不熟悉的語言——溫柔而堅定的自我支持。
它不會讓你變得散漫,而是在跌倒時扶自己一把。久了之後,你會更願意溫柔對待自己,你也會更懂別人的辛苦,因為你已經學會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。
從低谷走出來的路,是回到自己身邊
從看見陰影、接納羞恥,到練習溫柔的自我對話,這三個步驟並不會立刻讓你「變得更好」,但會讓你慢慢成為更真實的自己。
真正能支持我們持續走下去的,不是完美,而是與自己建立誠實、穩定、溫暖的關係。
不是因為你已經完美,所以你值得被愛;而是即使不完美,你依然值得。
推薦閱讀:凡事積極樂觀,身心永保健康?
哇賽讀心書,陪你聊聊書

從低谷突破: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
作者:菲爾.史塔茲
出版社:三采
*完整內容歡迎收聽「節目名稱 ep.69|從否定到接納,陪伴自己,與陰影和解《從低谷突破》」節目內容
文章編輯/戴怡姍
執行編輯/陳亭君
哇賽讀心書 / YOUTUBE影片完整版

支持哇賽心理學
「理性中帶有溫暖,療癒中帶點知識」
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融入生活的每一刻。
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