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臨床

24個比利:是善變、愛演還是多重人格?

從《24個比利》談解離性身分疾患(DID,早期被稱為多重人格)。其實DID雖然在電影中看起來很奇幻;但實際上對病人來說,並不是一個愉快的生病體驗。不確定的治療晤談會不變相暗示了人格的產生?解離性人格疾患都和童年創傷有關嗎?因為解離性人格疾患而被判無罪的案例是多數還是少數?

當生命走向完結,怎麼樣避免遺憾?

你想過自己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想要怎麼走嗎?我們很少談論死亡,也很少提及臨終,然而這是我們所有人都要面對的課題。DNR抉擇、是否能夠有尊嚴地離開、還有安寧緩和醫療。當生命來到最後的階段,可以選擇忍受痛苦繼續積極治療,也可以選擇讓自己相對舒服,在有限的時間和狀態下,陪伴在重要的人身邊,留下最後的回憶。

溫柔地感受內在,擁抱真實的自己

為何你有時溫和、有時又憤怒爆氣?明明很渴望被看見、有人重視並在乎自己,可是又害怕展現真實的自己會被拒絕?這些看似矛盾的狀態都是你,就像同時有許多內在人格存在於心裡。而內在家庭系統(IFS)將會幫助你展露深埋在心的真正自我,用「自我」回應外界,並讓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都能感到舒服且自在。